WFU

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

2015 上海 東方麻醉與圍術期醫學大會心得



2015東方麻醉與圍術期醫學(OCAP)暨國際靜脈麻醉聯合大會(IFIVA)今年在端午節連假在上海陸家嘴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,不過,我其實是去參加論文報告比賽。

為什麼要去?

幾個月前,主任問所有40歲以下的主治醫師有沒有人有興趣去試試看自己的實力,那時想說ESA剛報完,就來試試看好了。

結果?

很慘,16名參賽者,第一名一名,第二名兩名,第三名三名, 人人都有優秀獎六名,我只得到優秀獎,算算看,只能算是第七到第十二名(倒數第五)的水準。

真的有慘。

比賽感想

這是一個有點奇怪的規則:必須去除掉所有身份相關的內容(不過我的中文完全是繁體字,應該很容易被識破,而且主持人自己也講出我是台灣來的),除此之外,用英文報告,但是必須準備全中文的投影片,每個人八分鐘報告、兩分鐘問答。台下許多評審是中國麻醉學相關雜誌的編輯。

比賽報告的內容我覺得尚可,依然有講太快的缺點,但是跟 ESA 報告的時候相比,已經好了不少,還是比預定時間早結束了將近一分鐘。

我的報告內容是一個臨床的研究,主要的問題集中在實驗方法與設計上,是否有randomization,也命中這個研究在設計上的問題,雖然在報告之前已經預測會被問這個點,但是沒有想到「砲火」會集中在這上面。相較於半個月前的歐洲麻醉醫學會,多數人在乎的是這個研究的臨床的安全性與可行性,兩邊切入的角度截然不同。

除了報告之外,我自認最大缺陷的來了:被問問題之後的回答太囉哩八嗦,這個實在很麻煩,往往會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,結果講得太長,這個問題在比賽之前已經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再犯,沒想到還是犯了,我覺得這個地方丟掉的分數也是不少。

我是第二個報告,坐下來聽到快要結束才溜掉,溜掉前赫然發現,除了前三位講者之外,與其中一位是meta-analysis(這位講者靠這個 meta-analysis 的 idea 投稿中兩篇 critical care )之外,全部都是動物實驗。最後與某位解放軍正妹參賽者聊天,他在拿到醫師執照後就進入實驗室,專心做實驗,她說其他的參賽者也多是如此,由於對於中國的醫學生制度不了解,因此對於這麼多人可以埋首實驗室感到訝異。

這次表現不盡人意,雖然不太可能會有下次,但至少是一次經驗值,希望有一天可以用得上。

有關醫學會內容?

姑且不管政治立場,我個人認為中國醫學中文化的程度讓我在聽演講的時候有點吃力,常常得要想要一下這個中文名詞代表的是什麼,相對於純英文的演講,各有優劣。不過為了全中文的醫學用語習慣,歐美來賓演講時的全英文投影片會在正中央大螢幕播放之外,兩邊的小螢幕居然同步播放該投影片的中文版本!真是大開眼界,對於當地的醫師來說,這是一項相當貼心的服務。

聽了幾場演講下來,其實講者好壞差異不小,風格也迥異,幾位中國講者講的好的,含金量甚高,內容整理得相當很完整,不知是否為了與國際接軌,演講中醫學名詞中英並陳,聽起來負擔大為降低,課後問答也相當有料,絕無專家權威的高姿態。其中一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講者不斷的作球給座長,不斷的自謙學術地位不及座長之外,課後問答除了自己回答(我個人覺得回答的很精準)之外,也邀請座長一搭一唱,雖然從兩者的回答可以看出兩者都有相當實力,但是這種演講進行方式是我畢生僅見,不知是故意互相吹捧或是另有其他目的。

當然也有水準不高的講者,幾句不脫中國水準已經超越歐美,演講內容也較為無趣,態度權威也算常見,全中文投影片令人相當痛苦。


場地方面,相較於不到一個月前舉辦的歐洲麻醉醫學會,這個場地的豪華程度完勝,舉例來說,廁所可以比台灣五星級飯店還要高級,場地也備有專業音控人員,不過非主要會場的人數與場地大小不成正比,有點稀稀落落,或許只是個上海地區的會議,參加人數比較少的關係。

另外,令人疑惑的是,中國人與歐洲人抽煙都抽得遠比台灣兇太多,但是不知道上海會議中心室內設煙灰缸的用意何在?

有關上海與中國



上海是個很繁華的都市,GODIVA 的霜淇淋機器會被買到不夠冷來不及做,但是打開網路(手機漫遊不知道為啥不太一樣),沒有 google 與 facebook,這個國家我就不會考慮再來。